葡萄长廊、农家乐采摘体验、家庭式户外烧烤、富硒大豆深加工、订单式采购农产品……初夏时节,郑场镇马垸村农家庭院一片生机。
“油菜籽刚收完,前些天我们点了豆角种。以前是自己吃,现在还能卖。”5月10日,郑场镇马垸村8组村民刘玉华笑开了花。
沿河而居、空地闲置、循环利用,庭院的“一亩三分地”,成为这家人的“增收园”。在马垸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上了豆角。
去年以来,郑场镇立足实际,依托各村庭院优势,选取8个乡村示范点,1700位农户投身庭院建设,打造小农业、微农业,让庭院经济活起来。
郑场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全链条一站式解决农户资金及种植困扰。
走进连渔村,农户家中“葡萄长廊”景观带吸睛。见缝插“藤”,房前空地、中心凉亭、走廊里,随处可见葡萄藤。搭建钢架、绕藤生长,由本土葡萄种植合作社提供成熟葡萄树种苗,进行技术指导,当年即可挂果。
盘活“庭院经济”,助力农民增收。渔泛村古街农户种植长豆角和萝卜,合作社统一收购鲜货和干货。农户利用现有优势,在自家房屋空地铺好地砖,搭建商铺,发挥所长,提供家庭式烧烤、童年小吃摊,打造“游园式”购物小吃经济带。沿河设置小作坊,河堤种树铺草,为游客提供各美其美的休闲游玩之处。
前院发展经济,后院赏花摘果。络绎村在房前兴种小菜园和特色富硒大豆、小麦,屋后发展小果园、小花园,桃树、柿子树、腊梅应有尽有。企业订单收购,政府以奖代补,全程解决销路,将花开满院、瓜果飘香的“果园子”“花园子”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仙桃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