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教育温度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小羽)“我没有想到,高中一年的时间,我女儿就出现这么大的转变,她去年中考629分,全市排名6275名,离二本线都有很大距离。这次期中考试,全省有5万多人参加,试题难度偏高,她能够进入重本线,除了自身努力,更重要的是遇上了一个超级有爱,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他们让我相信,在教育的净土上,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 5月6日,仙桃市弘文学校高中部一年级期中考试表彰大会上,高一(1)班学生徐欣然的妈妈李敏将一面印有“低进高出名不虚传,清廉有爱学生楷模”字样的锦旗送到高中部副校长雷国平和高一(1)班班主任马迪手中,对着与会学生和家长们道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引起全场共鸣和热烈的掌声。
一年前,从仙桃三中沔阳大道校区毕业的徐欣然在填报高中志愿时,选择了弘文学校。吸引她的是这所学校以爱育人、清廉从教的教育理念以及“低进高出”的口碑。她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没有具体目标,父母也没什么要求,只是强调她不要给自己压力,开心就好。
但一进学校,徐欣然的好胜心就被激起来了:2023届学长杨航中考时421分,全市排名7011名,高考时537分,全市排名1121名,考入重本。2024届学长孙源泽和伍永康都是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努力拼搏,圆梦重本。特别是杨航,以全班倒数第一名的成绩进班,却立下了考入重本的目标。这让她很受刺激,心想杨航这基础都敢想敢做,自己为什么不可以?班主任马迪像个激励大师,不但把这些学长请到班里现身说法,还热情洋溢地说:“做我的学生一定要有梦想,结果怎么样不重要,我只希望看到你们努力的模样。我保证,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你们。逢年过节,你们不要让家长送礼送红包,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我教你们成才,更希望你们心底光明,正直善良,将来走到哪里都做一个发光的人,传递正能量。”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就发现马迪是个“不回家”的人。晚自习后,他会特地强调,今天的学习,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过半个小时再走。后来,大家才发现,马迪回家的时间通常会晚50分钟到一个小时,他的口号是:日攻一题。让同学们在潜意识里,当天不懂的一定要搞懂了才回家。徐欣然的数学成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的。
提起物理老师刘应平,同学们开心不已。刘老师是物理高级教师,原来在仙桃中学任学科带头人。他总是笑眯眯的,特别和蔼。刘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他的板书特别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他经常给大家讲拓展题型,下课后常常留在教室,随时回答大家提问。徐欣然骄傲地说:“我是坐在弘文学校的教室,享受仙桃中学的教育。”
教语文的嘉浩老师则将《弘文》校报用到了极致,每次有学生的文章在校报发表,他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稿费和用稿通知单郑重地交给作者,并把作品当作范文朗诵、赏析。对于发表文章次数较多的同学,就会要求学校推荐加入市作家协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阅读能力,班级语文成绩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整体提升起来。
每个月,马迪自掏腰包买来蛋糕为当月出生的学生集体过生日,要求他们给妈妈打电话感恩生命的给予,表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要求其他同学写下寿星们的优点和对他们的祝福;每次考试,各科老师买来奖品,奖励进步学生……在爱的包围中,学生们一直被温暖,被肯定,因而满怀信心地前行着。
去年春节,有朋友对李敏说,老师们这样付出,孩子进步也很明显,要不要表示一下,和老师搞好关系,让孩子得到更多关照。李敏便给每个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结果被马迪婉言谢绝,还说老师关心学生是分内之事,收了礼性质就变了,对孩子的人生观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这样一来,李敏反倒觉得难为情了。那段时间,李敏还担心老师会因此区别对待女儿,没想到,女儿一如既往,没受到任何影响,她这才放下心来,对老师们也多了一份敬重。
每一次摸底考试,徐欣然都稳稳进步着,但这次期中考试,首次进入重本线,还得到了2600元的奖学金,实在出乎李敏的意料。不用花钱就能得到老师精心辅导,学习有进步还能得到这么高的奖学金,让李敏总觉得有点亏欠老师,思来想去,她决定通过送锦旗表达心中的谢意。
像李敏这样对学校心怀感激的家长还有很多:高一(6)班石书瑶毕业于仙桃一中,中考599分,全市排名7418名;高一(14)班张晨瑶毕业于仙桃九中,中考600分,全市排名7383名……按照近年来高考的本科录取率,中考排名在3900名左右的考生才能达到本科线,但这些排名在7000名之后的学生在老师们的爱心陪伴,因材施教下,都在本次联考中发挥出色,进入了本科线,因而对自己更有信心,学习更有劲,而去年中考688分,毕业于城南中学的陈子聪在填志愿时,作出人生中的第一场“豪赌”,选择了弘文学校,连续几次进入重本线让他庆幸“赌对了”。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受到公平对待,受到爱的鼓励,家长们又怎能不心存感激?
杏坛耕耘春化雨,倾尽丹心育桃李。爱之于教育,是有力量的。弘文学校教师们用对职业的忠诚,用教育的温度唤醒了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光,也让教育提升民生获得感、幸福感更加真实,让“教师”这二个普通的字变得厚重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