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遏制高额彩礼需久久为功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仙桃文明网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钟魁)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高额彩礼”屡成热议话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彩礼不断攀高,不仅抬高了结婚门槛,助长了攀比之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婚难”“生育难”问题,成为婚嫁“不可承受之重”。老百姓反映强烈,亟需下大力气治理。
治理高价彩礼,事关家庭和睦、事关公序良俗。如何治理高价彩礼,移风易俗,让彩礼真正回归“礼”的本质?笔者认为,应该多管齐下,久久为功,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优势,文化浸润“转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动力。要想彻底遏制“高价彩礼”,必须从文化浸润入手,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广大适婚女青年和家长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彩礼的多少,而在于夫妻双方的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和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个渠道,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通过集中宣传、专题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登记条例》等宣传活动,将抵制高额彩礼的知识送至村民身边,引导适婚女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共同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
持续推动农村经济改善,发展经济“去病根”。高额彩礼之所以出现,其原因有四:一是男女比例失衡,二是生活水平落后,三是行政管控缺位,四是攀比观念盛行。根除高价彩礼这“一锤子买卖”的生存土壤,有赖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所以,我们要持续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引导、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部分农村村民通过嫁女儿得到高价彩礼来改变家庭经济拮据现状的现象。治理高额彩礼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治标更要治本”。
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厚植德治“树新风”。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转观念、树新风,构建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新貌;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反对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等内容修订进村规民约,按照农村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发挥村级组织优势,优化村级红白理事会,明确“高彩礼”界定标准,设立“彩礼”上限,设立彩礼、礼金、婚宴倡导性标准全覆盖,不断强化村民德治和自治,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消除高价彩礼现象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遏制“高价彩礼”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工程,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