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因地制宜做活“农文旅”这篇大文章
“村长赵富贵”火爆出圈,“唱响仙音”闪亮登场……近日媒体报道了我市老里仁口村和袁市村发展农文旅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突出成就。笔者认为,做好做活“农文旅”这篇大文章,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依托“农”字,增强发展信心。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为农文旅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窗口。农文旅产业既可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文旅市场需求,又能盘活乡村土地和人力资源,促进乡村富裕、农民增收。农文旅产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地地道道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为提振消费、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突出“文”字,强化特色亮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其地理位置、道路交通、乡风民俗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农文旅产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力点,挖掘内在优势,实行差异化竞争,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譬如老里仁口村的改造围绕“花”字做文章,“樱花大道”“油菜花海”“蔷薇墙”等特色景观引人瞩目;袁市村的改造则聚焦“水”的元素,“看台码头”“吊脚楼群”“玻璃栈道”等景点布局独具匠心;沔城莲花湖的改造紧扣“莲”文化,突出“以荷为媒,以莲会友”的主题……这些景点都是通过凸显特色亮点,集游、购、食、娱、宿于一体,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围绕“旅”字,擦亮产业品牌。一个文旅项目建起来,当然希望游客来观光、打卡。游客能否引得来、留得住,最终靠的是品牌效应。品牌树立起来很难,要毁掉它却很容易。一方面要做好外宣,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新视野、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赵富贵”式带头人,形成新媒体矩阵,向外大力宣传景区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咱们的品牌,做到服务精细化、价格亲民化,立足长远,在吸引“回头客”上多下功夫,变“流量”为“增量”。
农文旅产业,“农”是基础,“文”是核心,“旅”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发展农文旅产业,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魄力,又要有善作善成的智慧。广阔的舞台、美好的时代,乡村靓起来、富起来、乐起来的愿景,值得期待。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蔡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