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仙桃文明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图片新闻

活力仙桃文明“悦动”——仙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时间:2025年11月11日 来源:

孝暖银龄,雅伴朝夕。10月27日至29日,市孝雅使者志愿服务站联合市晨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沉全市6个村(社区),为近500名老人开展重阳节义剪活动,送上门的贴心服务让老人们笑颜绽放。

 

从人头攒动的文明集市到产销两旺的土特产展销,从韵味悠长的皮影戏台到载歌载舞的丰收盛宴,近年来,仙桃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创新“集中调动聚人气、纵向流动接地气、横向联动提士气”工作机制,打造“悦动+”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文明实践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从“政府推动”到“群众主动”,构建起群众主动参与、积极融入的文明实践新格局,文明乡风在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 

集中调动,特色活动“聚人气”

 

10月7日晚,汉江奥运公园内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由市委宣传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文旅局、市总工会等联合主办的群众广场舞大赛总决赛燃情启幕。

16支从全市各镇办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队伍,踏着动感旋律、携自信笑容登台,为线上线下万余名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舞林盛宴”。参赛者中,既有来自三甲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她们以舞蹈的名义欢聚一堂,颂祖国、庆丰收、赞家乡。

文明实践,贵在一个“实”字。过去,受制于资源、资金等因素,基层文明实践活动存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如何让群众看得见、愿意来、能融入我市坚持“一盘棋”统筹,集中调动全市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亮点,吸引群众参与。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大脑中枢和指挥棒功能,打破层级壁垒,整合阵地资源、队伍资源和宣传资源,形成“1+4+22+707”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300多个实践广场和实践点像满天繁星散落城乡各处;“时间银行”“15分钟文明实践圈”让村民家门口乐享志愿服务;31.2万名志愿者、3214支志愿服务队伍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把文明新风吹进万家灯火里。

服务“下沉”,项目“下送”。郑场镇的豆豉传承人带着志愿者走村串户,不光教大家做豆豉的手艺,还帮着把村民做的豆豉卖到网上;张沟镇的黄鳝产业志愿队,在田埂上开起“田间课堂”,手把手教鳝农怎么养好鳝鱼、怎么开直播卖货;干河街道的“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攒的积分能换酱油、肥皂等生活用品;沔城回族镇依托“小积分”带动大家守规矩、讲文明,让群众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全市构建起“市级媒体+乡镇阵地+社群”矩阵,活动前发预告、讲流程,活动中直播分享,活动后征集群众故事,让群众从“参与者”变“宣传员”,形成“参与—分享—带动”循环。

纵向流动,需求响应“顺民心”

 

台上,器乐、舞蹈、曲艺、移风易俗知识问答巧妙穿插,情景剧、小品、T台秀轮番上演;台下,文明集市热闹开市,健康义诊、流动图书、无人机科普等便民摊位吸引村民驻足,“烟火气”里飘出“文明味”。

 

10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龙华山街道纱帽村精彩开锣。

 

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重头戏之一,本次活动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龙华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动文旅、卫健、人社、科协、文联等部门共同搭台“办席”,推动服务、项目、诉求双向流动,让群众“易参与、有收获、真满意”。

“老师专业、热情,随叫随到,对我们帮助很大。”张沟镇先锋村广场舞队队长邓德梅说。得知村里要举办“先锋周末游”文旅活动,长江大学堂艺术团形体舞老师余红艳只要有空,都会“沉”到村里,手把手指导广场舞队舞蹈动作要领。

我市着力建强基层“服务队”,推行“市级带乡镇、乡镇带村级”模式,打造定制“好内容”。

“过去办一次活动,要千方百计凑节目,现在千挑万选定节目。”龙华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李军伟感叹道。转变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力量流向基层。

市级文艺队每月下沉基层,开展舞蹈、“方言快板”“皮影戏”教学,推动市级项目本土化改造。沔城回族镇开展回族歌舞教学和清真美食制作,龙华山街道推动“雕花剪纸进家庭”,三伏潭镇举办“庭院美化比赛”,一批特色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

同心、初心、匠心、爱心、红心“五心”宣讲队以“拉家常”的方式宣讲党的政策,累计培养村级骨干1200余名。各村还设置“群众志愿岗”,鼓励村民凭特长加入,推动志愿服务从“外来帮”变“自己干”。

横向联动:多元融合“激活力”

 

30支队伍同台竞技,79场对决轮番上演,300余名运动员挥洒汗水。2025年仙桃“村BA”再次凭借“草根热血”出圈,赛出乡土文明风尚,拼出乡村幸福“篮”图,成为连接城乡、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

与以往不同,今年镇与镇之间的 PK从篮球赛场转战直播间。赛场内,村民篮球场上分高下;赛场外,村干部直播间里见真章,让篮球赛场变身助农增收舞台。

我市深化“文明实践+”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动、服务联动,形成“中心牵引、部门出力、镇办落实、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家人们!看这去骨鳝丝,外酥里嫩,越嚼越香!”9月23日,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在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旅游名村——排湖旅游度假区密塘渔村启幕,湖北三农达人组团现场直播带货,黄鳝制品、仙桃香米、沔城莲藕等特产频频秒空。当天,同步进行的还有非遗文化互动访谈、农机装备展、美食市集、趣味游戏等系列活动。

展演、展示、展销、展播“四展”融合、线上线下双线并行。仙桃打破传统的领域限制,拓展文明实践+助农直播、文明实践+文体活动、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等多元化场景,解锁文明实践新范式。

各镇办与镇办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搭伙”“结伴”“互助”“外援”等形式,将理论武装、文化滋养与便民服务有机融合,让文明实践阵地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去年以来,市文明实践中心联动企业、学校开展“厂 BA”“文明之星”评选、“家校社共育”等跨界活动100多场,覆盖近20万人次。

为期6天的第十五届镇办皮影戏调演精彩落幕,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场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市皮影艺术协会会长郑先忠介绍,11支民间皮影团队精心打磨了11部连台皮影戏剧目,既有《辞官寻母》《清河奇案》等经典传统故事,也融入了《赵一曼》《哪吒闹海》等热门题材,为皮影艺术注入新鲜活力。

 

农民赛事农民办、文明实践农民创。仙桃以“群众自治”激活参与“内动力”,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主角。满庭春社区组“邻里小组”自助开办书法班、烘焙课,博雅社区“红色小组”编稿宣讲,龙华山街道“非遗小组”传剪纸技艺。全市共组建320多个群众自治小组,开展活动460余场。

文明星光汇聚成河,实践脚步永不停歇。仙桃将持续聚焦群众文化新需求,延伸服务群众新触角,以“悦动+”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精神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仙桃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